毫无疑问,小程序已经是微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护小程序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就成为了微信团队的重要职责。日前,微信开放社区发布通知称,自2021年5月20日之后将不再提供“小程序打开App技术服务”。据悉,微信方面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是收到了大量用户的投诉,在小程序的使用过程中,正常使用流程被阻断、被引导跳转至App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并违反了《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的5.15,属于滥用接口能力的行为。
2018年初,微信方面开放了“App转发到微信,点开就是小程序”,以及“指定小程序页面跳回App”的功能,也初步实现了App与小程序之间的互相跳转。但这一技术推出的原本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能够更好的使用小程序,不被链接之间的跳转影响使用体验。
用户投诉对于微信来说,其实可能并不是关闭小程序打开App功能的合适借口,毕竟微信的投诉入口隐藏地实在太深。作为用户,小程序如果总在提醒你跳转到App,并影响了使用体验,那么应该如何向微信方面进行投诉呢?需要进行这样的一系列步骤,“微信—我—设置—帮助与反馈—意见反馈—小程序—其他—填写问题和意见”,对于微信这个几乎没有人工客服的App而言,形成这种集中投诉的合力除非是重大BUG,否则要让用户经过层层关隘来进行投诉,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份闲心。
当然,小程序打开App功能被滥用的情况,也确实客观存在。彼时,臃肿的App愈发难以获得消费者的欢心,愈发昂贵的流量也让开发者头疼,这时候主打轻量级体验并背靠微信流量池的小程序,就成为了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二者的利器,而小程序也得以以此为契机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第三方开发者来说,小程序虽好,但却多了微信这个中间商,只有App才是第一阵地,毕竟App的用户规模和付费率是衡量企业市值的关键所在。因此相当多的开发者选择在App之中增加一定的障碍,例如B站分享到小程序的视频清晰度会受限、知乎小程序看问题回答的数量会受到限制等等,这其实就是开发者在告诉用户,使用App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体验。
但光靠区别App与小程序的使用体验显然并不够,因此有部分开发者为了获得更多的App下载量和新增用户,选择利用微信小程序打开App的功能,在小程序中加入跳转下载APP的链接。在客观上将用户正常使用小程序的过程打断,强制跳转到应用商城的界面,劣化小程序使用体验。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明面上是用户投诉小程序打开App功能的体验不好,微信方面选择响应用户的诉求,实则是该功能在事实上造成了微信的流量外泄,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被开发者“管道化”。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作为替代App的轻量化应用,彼时与其在同一赛道竞争的还有手机厂商主导的快应用以及谷歌和苹果力推的PWA网页应用。
而微信小程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很多程度上得益于腾讯方面的资源倾斜,大量流量资源被倾斜到小程序的生态中。彼时的开发者被如此庞大的流量吸引,加入到建设小程序生态之中,但现在小程序生态的繁荣,则让其自身就成为了新的流量来源,那么开发者想的自然是将自己小程序的流量反向引到App中来。
但是微信方面给出的回应则是,对不起,没那么好的事,流量红利是微信的,流量可以进来但最好别出去,颇有一种“朕赐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的,你不能抢”的感觉。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招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防止微信被“管道化”,重蹈当年运营商的覆辙,毕竟当年在管道化运营商的过程中,腾讯的微信和QQ可谓“居功至伟”。
但此一时彼一时,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的当下,微信也正在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天然就具有被管道化的风险。为了避免被当作纯粹的导流工具,微信陆续上线了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功能,让用户尽可能的驻留在微信生态中。所以为了避免被管道化的风险,微信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对于其他开发者用其为自己App引流这件事无动于衷。
更何况,在如今这个以邻为壑的互联网世界中,开发和协作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早已不是首选项。特别是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为了满足自身的增长需求,就势必要将闭环思维发扬到极致,让从获客到用户需求解决,再到用户转化,都在自己的业务流程之中就能得到充分的解决。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对于外力的依赖。
微信隔绝小程序打开APP,为的或许就是让用户只能在小程序的生态中解决问题,而不让其成为其他App的引流工具。当年敞开大门让开发者进来,是为了丰富小程序的生态,现在“关门打狗”也是为了小程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微信方面来说也是很正常的选择,就是不知道当年押注了小程序以期未来收获流量的开发者,现在会作何感想。
本文地址://www.qlpinke.com//article/2021/0517/2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