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趋势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怎么理解这个机制呢?
机制,简单理解起来,可以是一个规则。比如说,滴滴打车为了让司机更愿意接短途的乘客,曾经使用过“滴米”这样一种虚拟货币--短途的乘客发起请求,尤其是在无人应答之后再次发起请求,这种场景下司机抢单,就会得到更多的“滴米”奖励。而“滴米”又决定了司机是否有更高概率抢到长途的大单,比如要去机场的乘客发起的请求,司机抢单的前提是至少要扣除几百“滴米”,如果司机账户上的“滴米”不足,无论你抢得再及时、距离再近,也无法得到这个机会。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就实现了短途和长途、无利可图的单和有利可图的单之间的平衡,进而让用户的体验得到了改善,解决了以往短途乘客发起的请求无人响应的问题。这样一个简单的例证说明了在产业互联网的趋势下,提高效率、重塑消费体验,往往都来自企业内部的不断创新,也就是更为优秀和合理的机制的推出。这和以往靠上下游关系,靠独占性资源而获得份额的时代已然不同,因为依靠机制竞争的时代,是一个更开放和更市场化的时代。
而机制的背后,则势必需要资源的积累和支持,为建立一个机制和规则而付出的资源,哪怕是阶段性的烧钱投入,也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比如做家政保洁市场的第三方平台APP,无论是"e家洁”还是“阿姨帮”,如果没有足够规模的通过APP下单的用户,那么它们针对阿姨的各种规则和机制,将毫无约束力可言。比如,要求每个阿姨每个月完成50单的平台任务量,这是一个最基础的机制,或者说规则。在没有资源的平台,这个规则可以被阿姨熟视无睹,每一个平台派发下去的客户,阿姨第二次就可以撬走变成自己的私客,而对于有资源的平台,则恰恰相反,哪怕客户希望绕过平台找阿姨做保洁,阿姨还是会要求客户通过平台下单,因为她如果不能完成平台的各类“机制"和任务,将会被降权、降低分佣等级,直接影响后续的接单能力和收入同样的,在房产经纪行业,特许加盟模式下的统收统付在一定阶段内,一定会面临着加盟商的逃单、瞒报。但当系统级客源和商机的派发规则中,优先考察经纪人的成交效率这个项目的时候,经纪人就变成了监督自己老板的角色。因为一旦自己的老板,也就是加盟店店东想把某一单瞒报,就势必影响具体操作的这个经纪人的成交效率,让他在后续的系统派单的优先级中被降权,进而一定会影响他本人的业绩和收人,甚至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这样,经纪人为了自己后续的竞争力,就不会允许自己的店东瞒报,甚至会举报瞒报数据的店东。而这样有趣、生动的机制背后,同样需要足够大的系统级客源的规模来支撑。可见,机制和资源又是密不可外的。
如果说上述的案例,都是平台级,或超大型企业才可以建构的“机制”,那么不妨再从最微观的角度,看一下“机制”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一个传统的产品愿意进化,它就可以通过增加某种“机制”而变得更多元、更智能,并随之而来更多的商业秩序、商业机会甚至商业模式。
自动售水机是零售行业的一个案例,是应用了微软的智能系统的新型自动贩售机。它和传统的老模式的自动贩售机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产品机制”的创新-通过摄像头以及智能图像识别,来判断机器前面有没有顾客,进而决定触摸屏是播放广告还是展示商品。以往的老模式当中,由于贩售机就是一个零售网点,属性单一,所以它的物品前面就是一个玻璃罩子。而当这个玻璃罩子升级成一块触摸屏幕之后,当它上方的摄像头判断比如30米内没有顾客停留的时候,这块触摸屏会变成广告大屏幕,按照广告主投放的素材开始播放广告;而当摄像头发现顾客走近之后,触摸屏就变成了电商的选择屏,让顾客选择商品购买。这个看似微小的“机制”和“判断"的增加,直接将零售行业和广告行业做了跨界融合,让数不胜数的街边贩售机,变成了又一个新型的户外媒体。
可见,一个优秀的网站制作“机制”,小则可以改变一个产品,中则可以改变一种协作共赢关系,大则可以改变一个行业乃至一个生态。
本文地址://www.qlpinke.com//article/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