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学习互联网相关设计的时候遇到过一位老师,他跟我说互联网没有固定的规则,因为他刚刚写了一本关于web设计的教材,还没来得及出版,web2. 0时代就到来了,他的教材根本卖不出去了。确实,由于技术的革新过快,如果专注于技术上的规范规则,往往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我们能做的是一面紧跟时代,另一面抓住交互不变的内核。
举个例子,在我最早做培训的时候,最常举的例子就是“关闭”按钮在一个弹窗上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五年前我可以非常确定地告诉大家是右上角,而现在我却没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中下部其实也很好,有些情况右下也不错,左下也可以。原因很简单,因为科技的进步。几年前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兴起,还是台式机一统天下的时代,由于微软的战略成功,Windows 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而Windows的“关闭”按钮就是在右上角,而且使用鼠标点击并不麻烦。因此那个时代“关闭”在右上角几乎成了交互的铁律之一。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先是苹果本身就没有“关闭”在右上角的习惯,加之鼠标控制变成手指点击,手机屏幕也越来越大,单手操作过程中对右上角的点击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这条在我年轻时以为不会改变的铁律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什么是交互的内核?是谁与谁的交互呢?很多时候我会向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大部分答案是人与机器的交互。确实,交互是指人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发生互动并交换信息,这并没有错,但是听起来有些冰冷了。至少在现阶段我觉得交互背后的机器只是一个介质,本质还是人,是和运营、市场、产品、客服、专家或者其他用户在互动。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交互设计师。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我始终强调核心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以我们设计的交互不应该是满足机器的逻辑和结构,而是要去满足人的逻辑、思维和体感。
比如,有三个按钮从产品逻辑上是同一级别的,那么从机器的角度考虑同一级的按钮就应该是统一的位置和统一的尺寸。这就是只考虑了机器层面的交互。当我们考虑到用户的时候,我们会将常规用户主要寻找的、需要知道的东西放大或者标红,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就是考虑到了人与机器的交互。以前我经常觉得把公司想让用户选择的东西放大突出去强行引导用户点击,这样是不合理的,影响了用户的预期,打断了用户的使用流畅性。但是近几年我觉得这样也没问题,这是考虑到了人与人的交互,作为机器后面的人在和机器前面的人的一种交流。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当人与人当面交流的时候都会因为说话的语气、方式、内容不同,有的人会让你和他聊得欲罢不能,有的人会让你聊得昏昏欲睡。所以说,通过机器做人与人交互既是最好的形式,也是最难的形式,这种交流相当于让用户看到你的心,可能会爱上你,也可能会恨你。
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的交互,最终的交互是通过产品让用户之间产生交互。不论是通过销量、评价还是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反馈,都是最终的用户之间的交互。
总的来说,我认为网站制作交互要做好,最终还是要通过机器做人与人的交流,关键就是怎么做一个让用户喜欢的人。做产品、做用户体验也是一样,用心去做、诚心去做、让用户感觉到你的存在,就不会太差。
本文地址://www.qlpinke.com//article/3715.html